春到彭城百花开,绿染徐州满目新。
三月春光里,这座老工业城市正以新气象走好新征程。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到举行全市专题会议,徐州市连日来全面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市上下纷纷表示:找准贯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扎扎实实取得一批关键性突破、实质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推动“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坚定必胜信心,埋头苦干实干。徐州将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扛起为江苏拓展纵深、打造支点的使命,向着“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的目标奋勇向前。
提振信心,加快构建创新产业集群
3月12日,徐州市举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调度工作进展,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该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徐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就是重要的抓手。徐州将通过几年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创新引领资源枯竭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样本和徐州经验。
徐州转型发展,关键在产业转型。作为省内经济大市,以及服务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徐州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343”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抓好科技创新赋能,统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徐州科创圈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五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并进。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推进产业强市,为全省“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我们自造编织机生产的高分子无结网已投产,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国防军工、远洋渔业等领域,将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沛县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金辉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小企业”做出“大产品”,恰恰体现这样的逻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本身就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徐州围绕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并遴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智改数转、投资融资等方面加强服务指导,培育一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徐州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壮大。2022年落地铜山区的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快速布局半导体产业矩阵,一期项目去年建成投产,实现半导体沉积及镀膜设备核心零配件国产化。如今,二期项目收尾冲刺,预计3月底试生产。该项目经理刘杰表示,到时不仅能生产设备,还可以生产高端半导体先进材料,带动产业链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是主阵地。年初,徐州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将加快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零碳负碳、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性未来产业。
提升能级,持续做强消费“引力场”
3月12日,在占地226亩的徐州雨润淮海食品谷智慧冷链产业项目建设现场,首期全球车板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近500个蔬菜商铺实现100%入驻。雨润农产品集团副总裁、徐州雨润农产品公司党委书记张彦芳介绍,该项目集冷链云仓、城市厨房、跨境电商等为一体,未来可入驻各类商户4000余家,有效推进徐州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
提升消费辐射能级,徐州有更大目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去年3月,徐州市政府印发《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聚焦推动重点领域提升、建设消费地标、实施本土品牌提升等7个方面加快建设。如今,徐州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正加速形成高质量消费生态圈,打造淮海经济区消费首选地。
记者从徐州鼓楼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徐州中心商圈日均客流达17万人次,节假日这一数字直逼30万,其中市外游客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最多时接近50%。目前,徐州中心商圈已集聚1543家商贸企业,年客流量超6000万人次、交易额超百亿元。这里的客流量仅次于南京新街口,成为江苏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
与徐州中心商圈相隔不远,德基广场大楼正拔地而起,君太百货项目已经奠基,不久将与金鹰百货、苏宁广场一起,构成徐州四大消费地标鼎立的商业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能级。3月14日,徐州向全国发出“春山之约”,从即日起到4月开展春季系列文旅活动,将组织开展40余项文化旅游活动,推出“五大赏花场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放眼全年,徐州围绕“春风徐来”“夏夜生活”“金秋惠购”“乐购冬日”等主题,将持续深入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并结合“彭城七里”徐州历史文脉建设,进一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奏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风歌”。
在徐州市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锋说,徐州将持续打响“淮海新消费”品牌,落实“消费促进年”行动,整合文旅商体特色资源,做优做特美食经济、夜间经济,积极谋划推出特色鲜明、场景多元的“假日消费”主题活动,鼓励国内外高端品牌首发新品、落地首店,培育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消费“引力场”,让消费市场的“热”力提升、“火”力更旺。
提高站位,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一件大事。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的独立板块,徐州围绕贯彻“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的重大要求,将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被写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这意味着徐州牵头打造的淮海经济区,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对于五省通衢的徐州来说,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徐州全面拉开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城市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当前正着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比如着力巩固枢纽优势,建成徐宿淮盐铁路、徐连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交通圈”,同时强化产业协作、生态治理、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区域加速发展,目前合作领域拓展到52个。
立足徐州,辐射淮海,徐州积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2月下旬,宋乐伟率队赴北京拜访央企和高校院所,谈项目、谋合作、话未来,掀起全市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新热潮。今年,徐州在梳理全市民营企业“一进一出”需求清单的基础上,将推进各县区与上海10个区分别建立民营企业交流机制,帮助企业科技创新、延链补链,引领民营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
扛起“头马担当”,徐州今年将推进区域全方位对接合作、协调发展,更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更好地承担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带动区域实现洼地崛起,形成我国区域发展的又一个强劲动力源。